(资料图)

“当时老人就从外面走到店里来,她不会说话,一直在用手比划。”唐先生在江苏苏州经营着一家店铺,几天前,唐先生在店里遇到一位老人,唐先生猜测老人可能是迷路了,在交谈过程中,老人拿出电话本,唐先生拨打了上面的电话,没多久后,老人的儿子赶到店里将老人接走,“就是一件小事,看到了肯定要帮一下。”

唐先生回忆,当晚7点半左右,正在店里像往常一样做生意。监控显示,一位老奶奶走进店里,用手一直不停地指着某方向,唐先生询问,“是不是回不了家了?会写字吗?”但老人也一直没任何回应,始终用手指着某方向。

在唐先生拿出纸笔,试图让老人写下她想说的话时,老人从随身携带的背包里拿出来电话本,“是打这个电话吗?”老人似乎听懂了唐先生的问题,点了点头。唐先生推测,老人提供的可能是子女的电话,“老人应该是回不了家了。”

唐先生拨通电话后,向对方说明了情况,“他一会儿就过来(接您)。”唐先生挂断电话,找来椅子让老人坐下,又拿了瓶水给老人,“老人没要,就坐在那里。”看老人手比较脏,期间,唐先生还带着她去洗了手。

十多分钟后,老人的儿子来到店里将老人接回。“我了解到的情况是,那是一位聋哑老人,年纪应该70多岁了,当天老人是准备去女儿家,但是女儿家里没有人,她准备回去的时候找不到回家的路了,所以才求助。”

唐先生今年30岁,店面已经营3年时间,“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,一开始不知道老人是什么情况,后来觉得老人可能是迷路了,能帮一下肯定要帮。”

潇湘晨报记者张沁

推荐内容